受困雾霾而业绩欠佳的A股唯一烟花爆竹题材公司熊猫烟花(600599.SH)在转型之路上大玩跨界游戏。由实际控制人赵伟平一手创造的这个全国知名的烟花品牌,近年来越来越偏离主业。此前不仅向房地产、酒店等方向发展,到目前熊猫烟花还宣布进军影视业。
然而,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熊猫烟花此番以815.97%的增值率收购影视企业华海时代100%股权,不但显示出实际控制人或拟剥离烟花资产的趋向,亦显示出52岁的玩家赵伟平高超的资本玩法。此番超高价跨界增发前,亦是赵伟平在腾挪之后的一番布局。
高溢价跨界收购
3月14日停牌逾三月的熊猫烟花公布重大资产重组详情,公司拟以9.17元/股的价格发行约6000万股,向万载华海收购影视企业华海时代100%股权,后者评估值约为5.5亿元,增值率815.9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行完成后万载华海持股比例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赵伟平相当接近,因此前者将放弃提案权等股东权利。
公开信息显示:华海时代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仅300万元,目前资产6006万元。该公司自2011年起独自制作电视剧。目前主要产品为《箭在弦上》和《娘要嫁人》,两剧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开始首轮发行,是华海时代最近两年主要的收入来源。
熊猫烟花对于此番收购表示,截至本预案公告之日,标的资产的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的预估基准日为2013年12月31日。华海时代合并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约6006.72万元(未经审计),预估值约为5.5亿元,增值率为815.97%。对于如此高的增值率,熊猫烟花表示,华海时代为精品电视剧策划、制作、发行企业,属于轻资产公司,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人才优势、运营模式、策划能力、制作能力、发行能力等无形资产。
根据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华海时代2012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1488.57万元和3839.88万元,盈利水平波动较大。对此,熊猫烟花解释称,这是由于华海时代各年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当年首次发行的电视剧产品,单剧收入对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存在较大的影响。
独立投资人张亮分析指出,因为近期进军影视业的多家公司收购资产增值率在100%~200%左右,其高价收购让人确实难以看懂。资料显示,近期中南重工收购的大唐辉煌传媒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权账面值为4.87亿元,其收购的预估增值率仅为105.5%。而且,业内人士还担心过度依赖单剧的华海时代,在电视剧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与业内一些已上市的竞争对手相比在人员、资源积累等方面仍显弱势,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玩家赵伟平资本局待解
实际上,2013年下半年起,公司实际控制人就经过一系列的资本倒腾,不但显露出进军影视的趋向,而且亦暴露出其经过一番布局后,不断实现其股份增值、套现的路径。
资料显示,自2008年入主熊猫烟花以来,实际控制人赵伟平曾多次进行高位套现,获利不菲。2012年,在公司股价处于历史低谷时期,熊猫烟花恰逢其时地推出定增预案,成就了赵伟平的低价增持。湖南资本界人士曾表示,“赵好像不是来做企业的,而是来玩操作的,当操盘手。”
2010年11月25日,熊猫烟花控股股东银河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银河湾”)及实际控制人赵伟平因违规买卖公司股票遭到证监会处罚。2011年7月,赵伟平提出辞去包括公司董事长在内的一切上市公司职务,并由其小舅子李民统领上市公司。但退居幕后之后,赵伟平更是用心地大玩资本局。
2012年3月14日,熊猫烟花发布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9.89元/股的价格对唯一的认购方万载县银河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万载银河湾”)募集3.9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定增完成后,万载银河湾将取代银河湾成为熊猫烟花的第一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万载银河湾、银河湾的实际控制人均为赵伟平。但是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游戏定增后,赵伟平对熊猫烟花的控股权比例将从24.11%上升至42.4%,实现了“曲线增持”。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赵伟平通过定向增发加大对上市公司控制力的背后是,其屡次在利好后高价套现。数据显示,自2008年底之后的近3年里,赵伟平共直接或间接减持熊猫烟花14次,合计套现约6.99亿元,这也使银河湾对熊猫烟花的持股比例由52.39%几近腰斩至28.28%。而通过购增发股,可能是为其后续资本操作提供更多筹码。
高明的手段增持之后,此番又跨界以发行6000万股份的手段高价收购影视企业华海时代,而受此消息刺激,熊猫烟花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从3月14日至19日已经上演4个一字涨停板。也就是说,赵伟平去年通过万载银河湾投资以3.95亿元现金认购的4000万股,截至3月19日市值5.71亿元,已经大幅增值近两亿元。
值得玩味的跨界
梳理熊猫烟花实际控制人赵伟平频繁的资本动作,不难发现淡化爆竹烟花主业,并拟布局跨界转型的历次操作都值得玩味。
熊猫烟花前身为2001年上市的浏阳花炮,第一大股东为浏阳市财政局。赵伟平控制下的攀达国际(银河湾前身)于2006年以约1.53亿元“笑纳”浏阳花炮52.39%股权,成为控股股东,2008年,浏阳花炮更名熊猫烟花。
赵伟平入主熊猫烟花三年后,股票甫一解禁,即开始大肆减持上市公司股票,熊猫烟花俨然成为赵伟平的“提款机”。2008年12月,赵伟平手中的熊猫烟花解禁不过半年,他即开始频频减持套现。在2008年12月~2009年1月、2009年2~9月、2009年7~8月、2010年1~2月等时间段内,赵伟平密集减持熊猫烟花。
业内人士梳理资料发现,2012年熊猫烟花谋划增发前的3年多内,赵伟平通过银河湾累计减持熊猫烟花3563.38万股,占比28.28%股权,套现超6.8亿元,减去入主时的1.53亿元成本,赵伟平至少已从熊猫烟花净赚5.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历次减持的关键时间节点,基本有上市公司的利好掩护。从银河湾与李渡烟花换股,到子公司投资房地产,再到收购东信烟花51%股权,一个个的“烟雾弹”,无不留下炒作借势痕迹。
资本层面之外,赵伟平还在实业运作层面“掘金”熊猫烟花。2005年9月,赵伟平旗下广州攀达国际和湖南攀达,分别被以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价格卖给熊猫烟花;同年10月,赵伟平又将位于江西宜春万载县的攀达烟花土地使用权以1100万元注入熊猫烟花。而熊猫烟花收购这些资产后却长期闲置或停建,并未发挥实际作用。2008年,熊猫烟花不得不为这些资产分别计提92.26万元和245.84 万元资产减值准备。尤其让业内人士质疑的是,两次收购的资金,来源于公司的两个IPO募投变更项目——营销及信息网络项目和年产40万箱安全环保烟花项目。本应用于主业的募集资金,却被用来高价收购大股东资产。
大股东频频减持套现后,熊猫烟花股价一路走低,此时,成功实现“高卖”的赵伟平开始谋划“低买”,2013年定增方案由此而生。而经过连环布局后,2014年又要以800%的增值率发行6000万股跨界收购华海时代,其动机除却谋求未来的提升上市公司效益外,亦难排除实际控制人未来的隐身套现。
在长期关注熊猫烟花的分析人士胡军看来,讲完故事之后,善玩资本游戏的赵伟平恐怕难以抑制套现的冲动。